制胜下半场:环卫企业的应变之道

导读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所有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然而与大部分行业几近停工停摆不同,作为城市“刚需”的环卫行业却变得格外忙碌,作业量激增。调研发现,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国内城市环卫工人在岗率超过90%,各城市普遍增加了清扫保洁和消毒杀菌作业频次和范围,作业量较平时至少增加一倍以上,而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医疗机构、集中隔离点和居家隔离点产生的生活垃圾量增幅较大,清运和处置要求相应提高。尤其面对医疗危废激增的形势,一些重点城市打破行业界限,由只承担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的环卫部门安排专人、专车,指定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每天协助处置医疗废物,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短期来看,新冠疫情对环卫企业的经营、成本并无太大影响,新购置的消毒液、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本身成本并不高,同时政府也会免费发放或给予相应补贴和奖励,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尽管近两个月环卫市场化项目有所停滞,但疫情过后,环卫市场化项目仍将继续释放。长期来看,随着国家对卫生防疫、环境服务的标准大幅度提高,各级地方政府也将更加重视公共环境卫生的管理,环卫机械化、标准化、精细化、数字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对环卫行业带来正向影响。

本报告就中国环卫市场在新冠疫情之后出现的四大新变化进行深度解读,并为环卫企业提出了四大制胜要素。

未来五年的新变化:

  • 市场仍将稳定增长,但市场化进程放缓
  • 垃圾分类元年开启,环卫迎来全新元素
  • 一体化模式重构,服务内容将更加丰富
  • 疫情倒逼标准提升,消毒杀菌将常规化

制胜环卫下半场的关键:

  • 紧跟趋势,把握中西部地区机会
  • 多维发展,转型综合环卫服务商
  • 深耕运营,全方位提升盈利能力
  • 数字转型,打造智慧型环卫平台

未来五年的新变化

变化一:市场仍将稳定增长,但市场化进程放缓

2016年中国人均生活垃圾产量160千克/年,在同等收入国家中处于较低水平,更远低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不及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发达国家的1/3,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居民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仍有1倍以上的提升空间;与此同时,城镇化进程也推动了城镇人口增长,城市道路面积、绿化面积增加,环卫服务区域稳步扩大。

我们预计中国环卫市场规模将保持7%左右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5年和2030年分别实现超过3000亿和4000亿的收入(见图1)。尽管增速较过去有所下滑,但环卫市场基数大,即使在该增速下,每年新增运营空间仍在150亿~200亿之间,按照环卫项目均价1亿元来计算,每年释放的项目也将达到150-200个。

国内环卫市场稳定增长的同时,市场化进程趋缓却是不争的事实。2015年至2018年,国内环卫市场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新签项目合同总额从489亿元上升至2278亿元,首年服务总额由138亿提升至491亿,市场化率也由25%提升至57%(见图2)。然而,2019年上半年环卫中标首年服务金额增速大幅下降,2019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中标项目首年服务金额同比增速仅为15%和16%,远低于去年同期的73%和57%,市场化进程已显现出明显放缓趋势。对标国外成熟环卫市场,市场化率普遍在70~80%左右,我们预计未来五年国内环卫市场化率提升空间有限,市场化进程将持续放缓,环卫市场开始进入下半场,随之而来的是:行业竞争加剧,并购活动增加,大型企业强势扩张,留给中小环卫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变化二:垃圾分类元年开启,环卫迎来全新元素

2019年6月,习近平主席对垃圾分类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与此同时,住建部等部委发布《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全国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该政策的发布标志着垃圾分类从试行走向强制,各地也纷纷出台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明确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框架,垃圾分类元年正式开启。截至2019年底,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46个重点城市垃圾分类覆盖率显著提高(见图3)。

在垃圾分类推行的大背景下,垃圾分类的前端、中端、后端将衍生出诸多新业态,如垃圾分类袋、桶、车等(见图4)。同时,垃圾分类全流程监管平台建设、垃圾分拣中心建设及运营、垃圾分类第三方考核与监管、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业务协同等工作也将得到全面推动,为环卫行业注入更多新的元素。

变化三:一体化模式重构,服务内容将更加丰富

在环卫一体化趋势的推动下,我国环卫作业的内容已经突破了传统的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公厕运维,垃圾分类、餐厨垃圾收运处理、绿化养护、市政管养等内容也逐渐涉及。例如, 2020年2月龙马环卫新中标的定海城区环卫作业市场化服务项目中,明确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病媒生物防纳入环卫服务内容;北控城市资源2020年2月中标的淄博市张店新旧城区园林绿化养护项目,在提供传统环卫服务的同时参与绿地养护、收运、补植、苗木冲洗参与绿地养护、收运、补植、苗木冲洗。

环卫一体化模式有利于企业形成规模效应,横向产业链整合也有利于提高作业质量、降低作业成本,我们预计越来越多的服务内容将纳入环卫一体化项目中,“小环卫”将逐渐变成“大环卫”。随着更加丰富的内容进入政府环卫服务采购市场范围,环卫项目中市容管理、河道清洁等内容占比预计将超过10%,成为拉动行业成长的新动能。

变化四:疫情倒逼标准提升,消毒杀菌将常规化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关于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脏乱差、污水横流、垃圾成堆等报道引起各级政府对公共环境卫生行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以公厕消杀为例,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作业频率明显增加(见图5)。同时,相关政策纷纷出台,全力保障城市环境卫生,例如北京市将开展第32个“爱国卫生月”活动,进行环境大扫除、清除卫生死角,为避免新冠肺炎疫情反弹奠定环境基础;云南省近日发布全面开展“大清扫、大消毒”爱国卫生运动,加大全城公共区域及环卫设施病媒生物的消杀力度。

受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们的健康意识将进一步提高,消毒杀菌将成为常态化服务,包括社会公共环境区域、公共商业场所、办公场所、社区及居民住宅等等都会涌现出巨大的市场需求,环卫服务的标准也将明显提高,对从事环卫服务项目的企业资金管理、运营服务、作业质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制胜环卫下半场的关键

环卫企业若想顺应以上新变化,制胜环卫市场下半场,须做好以下四点:

紧跟趋势,把握中西部地区机会

虽然国内环卫市场化进程总体放缓,但各地区市场化进程明显不均衡,目前已落地环卫市场化项目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华北等经济发达或人口密集地区,中西部地区市场化进程发展缓慢。在上述地区市场化空间接近饱和的情况下,环卫市场化由沿海向中西部转移成为必然。例如,尽管2019年开标的环卫项目仍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见图6),但在合同额超亿元的环卫项目中,中西部省份的项目占比明显提升。建议有志于全国布局的环卫企业调整资源配置重点,把握中西部地区仍有较大潜力的增长机会。

多维发展,转型综合环卫服务商

相比垃圾处理等其他细分领域,环卫属于轻资产行业,技术、资金壁垒相对较低,不同类型公司纷纷参与其中。据相关统计数据,2016-2018 年中标环卫项目的企业分别为5796、8630、13309家,行业竞争加剧,表现出“多、小、散”的特点。随着PPP模式推行和环卫作业标准不断提高,企业想要制胜未来,应把握“资金、服务、品牌、政府资源”四个关键,加速转型成为综合性环卫服务商。

资金决定生存。环卫作业标准趋严、机械化率趋高、项目周期趋长、单次投入资金趋大等趋势将导致环卫企业的短期成本明显增加,而营收现金回流较慢,这对参与环卫服务的企业资金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越多越多的综合型环卫服务企业通过上市拓宽权益融资、银行借贷、公司债券等多级融资渠道,增强企业资金实力,例如2020年1月,侨银环保、玉禾田分别登陆A股资本市场,开启资本之路。

创新服务内容。随着垃圾分类、一体化模式重构带来的新要素、新要求,环卫企业必须在服务内容、服务模式、增值服务等方面持续创新,通过提供一揽子服务满足政府以及城镇居民的更高期望。新冠疫情的爆发也对环卫企业的应急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对环卫企业提出了诸多新的挑战。近年来,头部环卫企业通过各种途径提升服务能力以顺应这种变化,例如,侨银环保成立了侨银学院,各级管理人员经过培训、考核后才能上岗,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升员工综合技能;启迪环境与启迪之星、上海大学签署产学研三方合作协议,由启迪之星深入挖掘企业升级需求,学校将相关研究方向与之精准匹配,通过整合大学科研力量、企业平台及政府资源以实现科技赋能产业。

品牌塑造形象。环卫市场化项目中品牌的议价能力异常重要。丰富的项目经验有利于树立值得信赖的企业形象,提高品牌影响力,在竞争中取得先机。在保持良好卫生环境的基础上,建立“示范工程”、“标杆项目”是树立品牌的重要途径。例如,南方某城市环卫企业义务承担该市一公园的沙滩捡拾工作,该公园因环境改善,卫生安全有保障,成为当地市民休闲的必去地。为表彰企业这一行为,当地政府后续通过“以奖代补”、纳入服务范围等方式为项目公司创造了新收入。

资源奠定基础。环卫行业具有较强的垄断性,一旦占有市场便具有排他性,一定时期和地域内其他环卫企业很难进入。环卫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政府偏好与其有过融洽合作的企业,在服务作业过程中,与政府通力合作,有效保障政府工作,获得政府信任、赞誉和支持对环卫企业未来持续发展将大有裨益。

深耕运营,全方位提升盈利能力

环卫行业技术壁垒不高,运营始终是核心竞争力。为制胜环卫市场下半场,环卫企业必须深挖运营潜力,科学配置环卫机械、打造专业运营队伍、重视制度体系建设、提高作业质量水平,进而全方位提升盈利能力。

关于环卫企业如何提升运营水平,可参阅辰于公司早前发布的《把钱花在刀刃上:给环卫一体化项目的五条建议》。

数字转型,打造智慧型环卫平台

随着环卫服务单个订单体量逐渐增大,环卫作业所涉及到的人、车、物、事也趋于复杂,管理难度不断提高。5G作为移动通信领域的重大变革点,其高可靠性、超低时延性、广泛覆盖性和大连接性为环卫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物联网连接人员、车辆、垃圾桶、公厕等环卫要素,构成智慧环卫系统,同时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技术实现实时管理和智慧决策,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和应急响应速度。

然而调研发现,在目前的环卫一体化项目中,即便是最领先的智慧环卫系统,也仅仅是实现了二分之一的潜力,智慧环卫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认为,要充分发挥智慧环卫平台的作用,通过数字化转型为项目公司带来真金白银,至少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首先应延伸信息触角,实现信息来源广覆盖。大多环卫智慧平台的信息接口来自于自有的环卫设施、设备以及人员上的各类感知设备、智能终端,这些信息接口一方面需要高昂的投资成本(一台感知设备或终端动辄要成千上万的成本),另一方面只能实现设备到哪感知到哪,对广泛的城市道路监测无能为力。与政府部门对接沟通,充分运用城市已有的监控体系、感知体系是灵活、便捷且低成本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例如,南方某城市环卫智慧平台通过与当地的公安系统摄像头联网,能够监测到各路段的实时作业情况,覆盖到城市大多数道路区域;中部某城市环卫指挥平台与当地数字化城管信息平台相联通,信息共享,大幅降低数据获取成本和难度。

其次应深挖数据价值,实现数据信息活运用。庞大的环卫物联网系统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巨量数据。然而调研发现,大多数智慧环卫平台仅仅将这些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加总运算和可视化呈现,却对数据矿山的价值视而不见。事实上,运用好这些数据能够大幅提升项目公司全过程管理能力和效率,为企业带来真金白银。例如,某全国性领先企业的环卫云平台将数据进行智能化采集并上传,借助人工智能分析挖掘数据价值,实现运营管理便捷化,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见图7)。我们相信,在巨量数据的支撑下,智慧环卫平台能够“动静结合”。“动”,即灵活调度环卫资源,将环卫作业过去“均等全覆盖”的模式变成“针对性打点”的模式:例如通过垃圾热图,调度垃圾转运车优先对垃圾聚集区域转运;通过道路清洁度监测,调度清扫车优先对重污区进行清扫,“用更少的车干更多的事”,可有效提高运营效率;“静”,即对环卫运营整体指标有全面认识,往下可细到个人,对环卫工人的作业效率、质量安全全面考核,针对指标不到位的地方进行培训学习;往上可到整个城市,对各类环卫设施需求有具体评估,对不同区域环卫特点有合理归纳,对投资、管理决策提供协助。

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仍未结束,环卫市场下半场战役也刚刚开始,随着市场化进程放缓,作业标准提升,服务模式变化以及垃圾分类带来新机遇与挑战,对环卫企业来说正如从快车道来到了十字路口。辰于公司愿意分享我们协助全国性领先环保企业进行业务创新、精益运营、能效提升与数字化转型积累的丰富经验,协助环卫企业更好地应对未来机遇与挑战。


关于《制胜下半场:环卫企业的应变之道》

本报告基于对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国内环卫市场发展趋势的深入研究,结合辰于公司近期完成的咨询项目经验完成。

报告采集的数据截至2020年3月。

报告就中国环卫市场未来五年的新变化进行深度解读,并为环卫企业提出了四大制胜关键要素。

关于辰于公司

辰于是一家年轻而专业的管理咨询公司,拥有一支精干高效的咨询团队。在过去3年,我们一直为国内生态环保、智能制造、消费与新零售等行业的领先企业提供持续的高品质咨询服务。

凭借管理咨询与数字化工具的无缝链接,辰于能够为客户创造看得见的咨询价值。我们与客户组织的各个层级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战略制胜、组织变革、运营转型、能力建设,以及确保执行的成功。

关于作者

刘海楠是辰于公司高级咨询顾问,专注于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业

联系方式:liuhainan@chenyucn.com

郑佳佳是辰于公司助理咨询顾问,专注于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业

联系方式:zhengjiajia@chenyucn.com

王浩然是辰于公司高级咨询顾问,专注于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业

联系方式:wanghaoran@chenyucn.com

甘振宇是辰于咨询公司创始合伙人,专注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与先进制造业,联系方式:ganzhenyu@chenyucn.com

四位作者诚挚感谢简依敏、郭卯镕对本报告的贡献。

分享本文